有问题可邮箱来信:zuisiji@outlook.com
01.希望你千万别读懂
年末了,相信在不久后公布的网易云听歌数据里,很多人的年度报告都会有这样的一段话:
夜深了,×月××日,凌晨××:××,你还在听某某的《○○□□△△》。这一年,有×××个不想睡的夜晚有音乐陪你度过。
在996工作制常态化的当下,深夜成为社畜们能够掌握的唯一自由的时间,音乐既像是白酒,勾起每个人心中的李白;又像是肖邦,将自己变为行走的悲伤。
于是乎,你会发现网易云的评论区,成了全网抑郁浓度最高的地区,或许没有之一。
尽管有很多现实受挫的人确实在评论区中找到情感共鸣,但仔细查阅后其实不难发现,这只是少数中的少数,那些抒发抑郁情绪的人好像大多都是无病呻吟,以至于削弱了抑郁症或其他弱势群体在大众心理的认知。
有人在洗澡时忘记拿毛巾,所幸母亲的帮助,让ta不必在家L奔,只是突然换手的操作还是让我感到疑惑。
莫非是那只手上拿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?
经过他人的指点,我方才领悟到这位孩子正用文字委婉地表达自己曾经自残过。看来确实是伤,确实是痛。
不过不是每一位00后的悲惨经历都能让人感到伤痛,对于一些不经世故的孩子而言,一次低度近视就足以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悲伤的人。
除了身体上的伤痛,也有00后在小小年纪就为情所困,用简短朴实的一句话就展露出内心的无比煎熬。
当然,除了这里,00后在其他的社交平台也是悲伤逆流成河。
如果说上述的伤痛文学我还能通过指点领悟,那这位所要表达的意思,我却思来想去都不能理解,莫非这就是00后的“1000-7”?
同样令人费解的还有这位,虽然不知道这对小情侣到底哪里伤痛,但可以确定的是,我因为读不懂,内心感到非常伤痛。
面对这一晦涩的伤感故事,网友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解读:有人认为是女方为救男方,截肢而亡;有人认为两人都是LGBT,最终和平分手。
不过解读终究只是解读,正确的答案也许只有00后才能领悟。
遥想当年,别人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时候,我却将文具盒当做战舰,在幻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;殊不知在00后的眼里,文具盒已成某种瑞士军刀,以满足随时随地都能将内心的悲伤转换为现实的需要。
自从00后的伤痛文学出现在我的互联网世界之后,我时常会感到自愧不如,同样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,为何ta们就能将身边人给予的每一种负面情绪,都能转换为确切的文字呢。
本以为拼音缩写是80、90后少数能够理解00后的切入口,但殊不知如今的00后早已经将“拼音缩写”进化为“英语单词缩写再转化为拼音缩写再转化为中文”了。
再者就是当你刚将“xswl”、“yyds”、“nmsl”理解透彻时,00后已经将拼音缩写的段位提高至星耀,用暗号断绝00后与非00后群体的交流。
至此我决定放弃理解00后了 ,我为何要用背英语单词的方式去记住这些本应该是中文的词语呢?
除此之外,我还发现“敌人的敌人是朋友”这句话并不适用于00后与非00后群体,如果你不能理解07,那也千万别妄想能理解06。
在00后看来,即便是你我之间岁数只相隔个“1”,双方的距离恐怕也堪比马里亚纳海沟,除了同龄人,没人能理解自己的孤独。
当你看到00后发布“希望你不要读懂”时,我不仅希望你不要读,还希望你快逃,因为在前方等待你的,早已是超出王者段位的伤痛文学。
当然,它们看似有着文学的外衣,就比如上图第七句“白色衣服和黑色衣服”,初品也有着张爱玲在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的那般惆怅,但细品下来又免不了刻奇的中二感。
也正是因为这些故事过于晦涩难懂,致使我难以与之产生共鸣,反倒是提出了一个疑问:这些文字都是00后真实的经历吗?
我能理解80后开始步入中年危机,也能理解90后为生活感到窒息,但我不能理解00后为何会用伤痛文学武装自己。
02.懂了,但没完全懂
读了这么多的00后伤痛文学,我依旧没能完全跟上这一群体的思路。
但回想起身为90后的我曾热衷于非主流文学,而身为阿宅时的我也写过中二、不切实际的文章,在“不被大众理解”的层面上,我也逐渐开始理解00后了;再结合90后与00后成长环境的不同,也逐渐明白伤痛文学存在的合理性了。
90后是最先涉及网络的一代,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展让这一代人得以发现更广阔的世界,也能用更独特的方式去展现自己的叛逆、个性,找到更多与自己有感情共鸣的人。
所谓的非主流文学,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,它与00后的伤痛文学相似,用与自己年龄不契合的感情、用与主流相反的观念、行为、审美包装自己,最终达到不被大众接受和理解的目的,并将其视为“个性”、“成熟”的标志。
而在ACG语境中,“中二病”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思想、行动、价值观,这类意识会暗暗地强化自己成熟、与众不同的状态,时常会为了吸引注意力或表达内心,通过不切实际的文字、服饰、举动等形式表现出来。
从某些层面上讲,中二病与伤痛文学有很大的重叠度。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悲情、负面情绪的传播速度更快,也更容易引起同类人的共鸣。00后则在一个物质生活丰富、文化细分明确的环境中成长,这一代人的个性表达意愿更为强烈,为此,伤痛文学就成了他们表达自我时最为之有效的方式。
然而,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文学,它都是创作者、共鸣者内心世界的反应,既然能够透过文字观察内心,那么对于某些展现极度负面情绪或是与道德、法律相冲突的文学,就不能单纯的“图一乐”了。
一种想法不会凭空产生,无论是上述的自残、遭身边人冷漠对待,还是下面这种想活在古代红灯区、憧憬前朝,都或多或少的说明了写下这些文字的人,在思想上开始倾向于这些内容。
同时这也侧面反映了00后成长环境错综复杂,而80后、90后作为心智更为成熟的群体,也应该起到引导作用,将00后的伤痛文学,仅停留在“文字”的层面。
03.结语
希望你千万别读懂。
确实,我不能百分百确定我懂00后的伤痛文学。但这又如何呢?
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专属,80后的伤痛文学是无法交付的厚厚信件;90后的伤痛文学是QQ空间里不想删除的回忆;00后的伤痛文学是社交网络上晦涩难解的文字。
90后不懂80后,00后不懂90后,反之亦然。
这份不懂,其实就是彰显个性的最佳证明。
有问题可邮箱来信:zuisiji@outlook.com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注册